3)第215章 此路不通_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状态下,这可以促进农业发展、保护农户利益,从而间接地给国家增加赋税收入。

  但如果因为歉收,导致有农民还不上呢?

  只要有一个农民还不上,那国家不就亏了吗?

  作为对比,其实可以考虑一下民间借贷的利率。

  民间借贷的利率,高达100%甚至200%,这一方面是因为富商大户贪婪,想趁机发财,但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,这种借贷的风险太大,违约成本太高。

  就拿青苗法的20%利息来看。

 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,十个农户借贷后全都还上了,那么官府就赚20%。可是,如果十个农户中有那么一两个农户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还上呢?那这次借贷基本上就等于是白折腾。

  在古代,农业经济实际上是十分脆弱的,基本上是看天吃饭。播种的时候,农民如何确定今年一定风调雨顺?

  如果丰收自然好,皆大欢喜;可如果欠收,大范围违约的情况几乎难以避免。

  所以,那些民间的高额借贷,之所以利息定得如此之高,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,违约的人太多。

  如果利息定得低了,几乎是必然会亏的,即便不亏,这个过程收益太低,也不会有人去费劲瞎折腾。

  如果把青苗法的利息定到20%以下,亏损的可能性就已经很高了。

  楚歌搞了个无息贷款,只要有一个农户还不上国家就得亏损,这就更麻烦了。

  他又重新研究了一下王文川之前的青苗法方案,发现王文川是有风险控制意识的。

  比如他规定,借贷农户要贫富搭配,10人为保,贷款数额根据各户的资产分为五等,如果有农户还不上,那么其他人也要负连带责任。

  总之是要把这些粮食连本带利地收齐。

  原本楚歌以为这是个恶法,因为从后来的执行上来看,官员强制摊派后,贫户还不起青苗贷导致富户也承担连带责任,最后就导致大家一起破产,全都被官员们强征到国库了。

  可是在楚歌取消了这些风险控制措施之后,又发现国家的利益根本没法保证了。

  而且,如果站在言官和皇帝的角度来看,楚歌扮演的王文川被罢相,完全可以说是活该。

  首先,你口口声声说新法是为了富国强兵,那国富了吗?

  新青苗法搞无息贷款,放下去的粮食收不上来,国家反而更穷了,而且一旦发生天灾,赈灾的粮食也不够了。

  其次,这个无息贷款搞下去,最大的受益者是谁?

  既然是无息贷款,那这其中的利益空间就太大了。比如官员可以把粮食发下去,暗中通过一些手段转给富户,而富户可以再拿着这些粮食去放高利贷。

  再这样一种基层组织下,又如何确定这些粮食能准确地发到贫穷的农户手里?

  如果有20%的利息,那么即便这些粮食转到富户手中,他们也

  请收藏:https://m.obxsw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